回望动荡年代——A Truly Masterpiece of Alan Greenspan

Alan Greenspan, The Age of Turbulence, Adventures in A New World.
这是格林斯潘他老人家美联储卸任后的自传,封面上不同的颜色写了如上三段,我也不知道这书名字该怎么排列,干脆都放在这里好了。
一部531页的自传,这是我读过的最厚的一本原版作品,也一支我之前从来没有涉猎过的类别——其实我并不十分喜欢自传类的作品,这类作品长久以来在我脑海里都是以类似大卫贝克汉姆,女克林顿,或者其它云云的,以曝些不为人知的吸气故事或隐私为卖点,博得销量上的出色业绩以便带来丰富的个人收入,其中尤以那些由他人捉刀代书的自传为最——我其实还是很尊敬贝克汉姆的,不过实在还是提不起兴趣读他的自传。
书本是2007年年底就买了,那年10月底回国自香港转机时在海港城Page One书店有看到这本自传的繁体译本,考究的精装本,右翻竖版很有特点,但最后还是选择了在amazon上买英文版。无奈那时终究没有耐心将这么厚的一本书翻完,以至屡次草草过完Introduction就又摆回书架…2008年中开始常驻,翻了至今翻了十本有余的小说以及技术类作品,这本书仍然稳稳摆放在未读的那一组里面。转眼2010年春天,回国曙光乍现,我突然发现我把那些轻的、简装的都读完了,唯独留下这本最厚最重的实在说不过去,当时发现2月底也许可以回国一趟,于是立志一个月解决这本自传,争取回国的时候连带着过去半年的几本书一同带回去减轻撤退重量。这本书大概自1月15日开始开工,2月22日翻完,当然最终2月也没有回成国,after all,读完了一本事后看来非常值得的书,2月也还是有收获的。
格老这本自传一共25个chapters,他在书的Introduction里面提示他将书分为两个部分,The first half is his effort to retrace the arc of his learning curve, and the second half is a more objective effort to use this as the foundation on which to erect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new global economy. (page 11.)
Introduction是以9/11事件为引子开始的。格林斯潘以美国市场是如何在经历了如此巨大的动荡后迅速的依靠自身的调节而回复正常秩序的。通关全文,考虑到他本人信仰自由市场的背景,无疑没有比这个case更合适引开他的巨幅自传的。
1到11章,格老以时间为线,伴随着自身的故事和周遭的事件,讲述了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历。首11章才是,在我看来,更为严格意义上的自传。格老在这11章里其实只贯穿叙述了两件事——他是如何受影响成为一位自由主义者,如何在18年美联储主席位置上坚定的信仰这市场经济的自由市场;以及其在一生的经济工作中如何把握利率与通货膨胀的。一个粗鄙的感觉就是,他老人家在联储主席位子上18年,似乎就是日复一日的与通货膨胀斗争着——当然这也是无可厚非的。自传既然以时间为线,自然免不了提到每位共事的总统大人,格林斯潘身为老牌的共和党人,在书中对于布什爷俩实在是没有太好的印象——他提到前者将连任失败归结于格老收紧货币政策抑制通胀——格老自己显然是不同意的——nnd连任失败是丫自己没干好;至于前者他儿子,格老认为这人为了实现竞选承诺视现实而不顾,最终连年创下预算赤字,进而包括——当然他写自传的时候还没说,不过现在肯定是这个意思——还有现在的金融海啸。
自12章起到25章,实际上应视为13个具体问题的非正式essay。我非常同意一些网上的书评,12、13章对于经济活动的本质挖掘以及对于资本主义的模式的深层讨论,14章<中国的选择>,18章<经常帐户和债务>,以及19章<全球化与监管>无疑是最精彩的部分。坦率地说,自传后半部分这13章才是这本自传最精华的部分,任何一章单独拿出来仔细阅读都是非常有益的洗礼。
具体的内容我就不在这里班门弄斧或者流露太多。但这本自传还是给我很大震动:
每个人的自传都多少有些歌功颂德的意思,人们为证明自己的推断也会选取一些对自身有利的例证,这都无可厚非,不过格林斯潘对于各种经济模式的分析,还是令人感触颇深。
近年来,中国普遍的舆论是美国人挥霍无度,年年财政预算赤字,我们持有美国外债过高,中国手握大量美债,应该对美国有更大的影响力。所有信奉这种说法的人大概都该去看看这本自传——听听曾经手握联邦债券市场交易大权的格老怎么看这个问题。债务的问题其实并不只在18章有所提及,在之前的7至9章,当克林顿政府经过谨慎的预算政策最终获得了预算盈余的时候,就有提及预算盈余是否应该用来偿付外债或是增加社会福利或是减税。现在我们可以说,美联储,至少在格林斯潘时代的美联储,完全将美国预算赤字Federal Budget Deficit与美国联邦债券National Debt视为割裂的可以没有联系的两个部分。美联储视庞大的联邦债券为调节长期债权利率,以最终影响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是美联储进行货币政策调节时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就是说美联储根本无意彻底偿付联邦债券。在18章中,格林斯潘也清楚的表达了——日本和中国,两个美国最大的债权人,的债权总额与美国的总债务额相比仍然微不足道,即便这两个国家同时大量抛售债权,也不会对美国经济,美联储调节能力以及美元汇率产生质的影响。
这本自传里专门有一章讲中国,The Choices That Await China,这一段讨论了中国经济腾飞的背景,现状以及未来,当然也免不了涉及到他本人对于一些国家领导人的评价,以及经济改革的最重总要面对的政治改革的问题。这一章将中国的经济增长基本归结为大量解放的劳动力以及领导人个人对于自由市场模式的青睐,对于很多中国传统宣传的关注过的问题——如97年亚洲金融危机——其归结为中国当时仍然非常封闭的金融环境,而对于我们常听说的中国政府力挽狂澜只字未提。这一章也提及了中国的政治体制,格老将金字塔式的中国政治结构——曾广泛存在在计划经济证券的政治结构——视为中国继续发展的最大障碍。对于中国的汇率操控,格林斯潘也认为中国最重将面临操控累积的巨大压力而面临巨大风险。这点其实是中国式的Dutch Disease,劳动力被中国作为一种自然资源以出口,但是僵硬的经济治理使得本国货币面临巨大的升值以及通货膨胀压力,最重伤害了经济的增长。大概也是这一章的内容,使得这本自传始终没有在大陆翻译发行吧。
关于全球化与监管,格林斯潘是坚定的站在全球化一侧的。在他看来,资本的自由流动是生产力提高的必要条件。尽管在书中对于中国经济实体的评价仅程中性,但是在中海油收购优尼科被否决一案上,格林斯潘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认为这个案例极大的伤害了美国在开放市场上的正面形象,对于美国的石油工业毫无益处,也助长了美
国社会不正确的全球化观点,必将对今后的发展产生深远而恶劣的影响。
22章的内容是关于老龄化与退休保障的。按照纯市场经济的观点来看,任何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都将是要被淘汰的,但是显然这并不无法与社会道德以及传统观点吻合——即便是在美国。因此一份拉低经济效率的社会保障体系就是必须的。老龄化的问题是全球问题,如果缺乏后续的劳动力支援以及蓬勃的经济,高福利的社会保障体系最终会拖垮其对应的社会经济。格林斯潘对于这个问题尽管忧心忡忡,但也没能有很好的解释。
参考着眼下的金融海啸,其实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两年有那么多人在指责格林斯潘,仅仅在amazon上搜一搜greenspan,就能发现很多题目如Greenspan的bubbles,fraud等等。尤其是去年救助AIG,GM以及克莱斯勒的政府援助政策理念其实也是始于格林斯潘时代,可以想象一定有很多人觉得其实是格老埋下了如今萧瑟的种子。其实我觉得人都是事后诸葛亮罢了,格林斯潘在自传中生动的描绘着他和他的团队是如何扭转每一次的通胀阴霾,其实也不过是捡其中他得意的说,而那些挫折他不提就是了。但是无可否认的是,格林斯潘+克林顿——如他自己所说的他最宽松的政府搭档——的八年,是美国经济最蓬勃发展的八年,也是预算盈余的时代,是美国确立信息时代全球领导地位的时代,保守主义的布什的八年,则是预算膨胀,赤字冲天,财政部放弃强势美元政策的八年,你很难要求一位智者解决所有的问题,不是吗?
对于中国的读者,这本自传能给予最大的启示,在我看来,就是美国模式完全是无法复制的。这种不可能是绝对的,没有任何机会的。美国对于移民/补充劳动力的态度,对于分配制度的态度,对于所有权的态度,在我看来,在中国是完全不具备基础的。这种基础的缺乏,不仅仅在于中国所处发展阶段的局限,更是由于我们民族构成单一,传统文化约束等。格林斯潘在自传中也反复强调了文化的影响力——日本的经济衰退并不如中国大陆所广泛宣传的<Plaza Accord>(《广场协议》)。试想一个国家怎会仅仅因为一纸协议而自此消沉?清朝也并不只是被一份条约所压垮的。日本对于移民的排斥,低生育率,补充劳动力的缺乏,以及传统的亚洲文化,才是制约其向更开放市场迈进的桎梏——当我们谈论市场时,劳动力也是重要的因素。
美国的货币政策更是基于其庞大的国际影响力,无差别歧视的市场观,以及最重要的——其国际范围内庞大的联邦债券。有人认为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强大,中国国际地位必将显著提升,但我们在无差别其实的市场观——即我们是否可以给予外资资本国民待遇,以及我们自己的资本是否不视我们本国与外国为不对等的舞台——上还有极大的缺陷,中国人的故乡观,以及我们高喊的这个也要国产,那个也要国产的口号,大概将永远制约我们的资本的自由流动。但最终极的制约,我认为存在于永远不可能复制的联邦债券市场——这个地球上的国家、政府以及GDP总合都不可能剧变,因此这个地球完全无法通纳第二种可以在全球拥有大象市场的政府债券,而这就决定了中国永远不可能如美国那样通过影响长期联邦债券利率而影响安全稳定收益,从而间接影响信贷市场从而调节经济温度——我们只能通过直接干预信贷市场来做到这点,而这样就影响了市场的自我调节功能,从而使市场永远无法自由运作。
◎◎◎◎◎◎◎◎◎◎◎◎◎◎◎◎◎◎◎◎◎
上面提到了本来这周有可能回国一趟,后来黄了。其实不回去也是我自己问的,经历了去年波折的陪团前几周后,我觉得这些事情不如顺其自然,不给自己、同事、领导添麻烦才是首要的宗旨。我发现自己陪团的一些因素不再具备的时候便主动说了要不就算了。
在老巴过了第二个春节,如同去年一样,好多人问我没回来过年啊?这事儿有几个因素,首先我有个领导回去过年了,我要是也走了就只剩一个人了,整体考虑上是不合理的;第二我走的时候就跟爸妈说我两年春节都不会回去的,国内冬天太冷了…第三我个人是真的对春节没什么概念,家里亲戚少,不热闹,我家从小就没有压岁钱的传统,所以也没什么期盼。要说过年有什么好,那其实就是作为长在北京的北京人来说,从初一到初五这五天,大概是一年中仅有的路上好走的五天吧…
正月十五,趁着老巴还没过午夜,给大家拜个晚年,明天这年就算彻底过完了,大家新的一年要开始好好努力,好好工作了。
希望我明年春节能在家开开畅通路。
ps,在amazon买了个Kindle DX,这东西不寄到大陆,也不寄到老巴,加上回国黄了,于是辗转了多个朋友,大约明天晚上到我手里,到时候开箱文哈!
    Share 分享到: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图书. Bookmark the permalink.

2 Responses to 回望动荡年代——A Truly Masterpiece of Alan Greenspan

  1. LEI says:

    你的space越来越难读了,你写点平易近人的来愉悦一下我这类文化水平不高的读者好不好哇

  2. says:

    过春节的感觉跟你很像,我们也只有一家三口过,也没有压岁钱。。。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