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s: Flying Snail

乱记一篇

话说在老巴的时候,有一间办公室就在机场边上,每周怎么都有一两天在那里,取得路上就路过跑道的下划线,可就是这样好的条件,我居然两年间都从来没有在老巴拍过天上的飞机… 今天重新跑到机场去,很舒服的感觉,一个人面对那样开阔的天空,看着进近的飞机从面前划过,久违的感觉真好。

Posted in 搪瓷茶缸 | Leave a comment

Setting Up for France

好久没有更新了,常住回国之后也什么都没写。今天去北师大跑了六圈,算是中断将近三个月的运动习惯的一个延续。因为听到阳阳说回国之后仍在坚持跑步,连msn的签名都是剩余里程数…(前几天我看到他签名307的时候以为他说他买了307…),另一个原因是今天晚上和如如同学联系的时候她说她天天下班换鞋走回家…于是我羞愧难当的今晚就去跑步了。 8月1日回国,2日上班,3日出差,5日回京,6日送英国签证,9日继续上班。托我爸和英国使馆的秘书联系一圈,Vera的签证算是抓紧搞定了,不过人家也说我的实在交的太晚,排不出时间来,于是今天一早咬咬牙撤签了,到了法国按规矩办事要三个月以后才可以申请英国签证,现在只能看使馆能不能找到帮忙的人想想办法。 上班以后,就再没有在家里过过国庆节,当然在这个公司里,有太多的同事甚至连春节都一连几个在出差中度过,所以我本没什么可唠叨的,只是有时候,会觉得亏欠爸爸,因为他生日在国庆假期中,也觉得亏欠妈妈,Vera,和所有的家人。我其实是恋家的,也许也是懒,觉得跟爸妈挤在一起要比单独住便利很多,但其实和他们在一起,晚饭之后一起聊一聊,在过去的两年中,确实是一种很奢侈的感觉。 英国签证的事情最终还是没有处理好,6日送进去的申请,我本以为三五个工作日就ok,没想到将近两周还是没有结果,找人问了使馆,也爱莫能助,有时候我会想,对于父母来说,我会不会是一个不停的制造麻烦和提出要求的炸弹?今天早晨起床的时候下定决心撤签,但是心情实在是无比的沮丧,饭也没吃就第一个出门了。 四五月的时候,我本以为常驻结束之后就可以有一段暂时的安宁的生活,可以舒缓下来思考下一步的旅程,但法国的事情虽不能称为突然,但也小有措手不及,不过生活就是这样,驾驭好自己的心境和思路,才能看清未来的方向。 上个周末跟Vera回家,本来说要去她家把财政报告做完的,但临走前还是把所有跟工作有关的东西都留在了北京。后来在周日周一难得的睡了两个懒觉,一天都没什么事可做,到现在为止这是我回国之后唯一的两个懒觉。我曾经埋怨爸爸照顾这个家不够,在我身上投入的感情也不够,但当我自己也在职场开始之时,我才发觉,我和他一样,我深爱着那种埋头于办公室的感觉,也正是这样,常驻回国之后,我仿佛上紧的发条一般,奔波于各个地方,工作,出国,Vera的事情,家里的事情。看着每天的便签上记得密密麻麻要做的事情,一件一件做完,勾上,是很充实和满足的感觉。 马上就又要离开了,大概9月9日前后吧,奔赴图卢兹Toulouse新的一年。这一次,Vera会在海峡的另一侧,对我们来说,这是生活翻开全新一页的转折点,面对各自的挑战,抓紧生活的脉搏。我们说过,30岁之前要努力奋斗,时间不多,奔跑前进。

Posted in 搪瓷茶缸 | Leave a comment

IT’S JULY 2010 FINALLY

2010年的6月6月4日到6月20日之间,我在国内。因为一些工作上的事情,被召回国,两个星期都多的时间,却让我感到无比幸运——在这样一个阶段,我甚至还可以回国去享受片刻的喘息,虽然端午节前的一周连续上了7天的班,但迎着初升的旭日手握方向盘的感觉,还是无比的美好。  2008年6月16日~2009年3月19日。 晚点了两个小时之后,我的航班在08年6月一个燥热的午夜抵达了伊斯兰堡,在这个我之前甚至从未踏上的国家的两年的常驻生活就这样开始。6日工作周,逐渐蔓延的检查站,08年9月的万豪酒店爆炸则是常驻生活最震撼的转折,亲身感受所谓的冲击波,还是对精神和心理都带来巨大的影响——这个国家逐渐被极端和恐怖势力吞噬着…转瞬就是冬天离去,春暖花开。褪去冬季湿气的伊斯兰堡,用满眼的新绿带来温馨和宁静的感觉。09年3月底,几经周折之后,空军一个访问团终于成行,我也蹭到了第一次回国的机会——7天。虽说大部分时间都住在了凯宾斯基,虽人在北京却几乎没回家住,但无论如何也是回家了。看到环路主路入口都安置了信号灯,而熟悉的城市也展现出久别之后的些许陌生。 2009年3月27日~2009年8月17日。 陪完团后回到老巴,便一头撞在了常驻墙上。那时的北京,还是那个需要套着风衣的季节,而伊斯兰堡,则已经开始进入升温的周期。我焦虑的看着这与国内截然不同的周遭,仿佛置身另一个世界而无法呼吸,纵使我永远记得09年3月29日下午在体育场见到的那幅永远难忘的蓝天白云,仍然无法让我抹去对家的思念。但心理总还清楚,这样的情绪不可延续,也是从这时开始,我告诉自己,要晚休假,既然休假之后还要回来,那我宁肯把最后的周期留到最短。尽力的充实单调的生活,开始打网球,每晚埋头在GMAT考试中,尤其是预订了考位之后,GMAT的压力开始将一切其它的烦闷排挤开来,也算是另类的休克疗法吧。这5个月中另外的深刻变化,就是我想我终于从纠结的婚姻观中跳了出来,我曾经是那样的畏惧这件事情,不想去想更不愿去实践,竭尽一切可能的想要维持现状,现有的生活圈,现有的关系,现有的一个人的生活,但无法言表的,便开始逐渐可以接受这曾经对我过于沉重的责任。订了订婚戒和对戒,策划了求婚,只等那一刻的来临。8月15日的GMAT,本来计划的9月休假由于一些工作上的安排被提前了半个月,导致15日考完之后又要片刻不能放松的准备17号开始的休假,anyway,我要去happy了。 2009年9月25日~2010年6月3日。 再回到老巴已经是已婚男人了。很遗憾还是没能在国内过国庆,因为爸爸生日在3日,自从上班以后,我错过了他的每一个生日,作为孩子,其实是有愧疚的,很深的愧疚。第二次经历巴基斯坦的冬天,一切已然循规蹈矩,雨水,电暖器,天然气炉,悬在半空的惨白的冬日斜阳,整个冬日都是寂寞和无聊的,除了打网球,没有任何可以打法闲暇时间的活动,同时工作上也遇到更大的压力,一些客户的人员轮换以及其它因素,为业务的开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阻力,但正如船到桥头自然直是有力学基础的,我是这一说法坚定不移的支持者,秉着事事最重都会好的思路,我一直都在尝试将工作和生活尽力割裂开来,so 其实也不会太annoy。又到春暖花开时,我已心里有谱,大概不会再等到下一个巴基斯坦的冬天了,因此尽管2月底陪团回国的事情最重没能成行,但整个人已经完全踏实下来。我想我工作这些年以来,最大的改变就是越来越踏实,工作和生活分开并不是忽视工作,而只是不把工作带入生活,不把生活带入工作。当所有的任务都堆积到案头时,我总能保持足够的清醒与冷静,有条不紊的处理好一切,这9个月中,得到了很多收获,也积攒了经验和教训。回国的时候,带回去了大量的书,这两年间,从国内和美国amazon上,买了很多书,持续的阅读,算是两年间唯一的自始至终都在坚持的打发闲暇时间的手段,当然,这些摩挲过的文字所带给我的启发,警示,抚慰,放松,或者一切你能期待的从一本书中所获得的珍贵财富,是我所坚信的——常驻两年间最大的收获,没有之一,就是最大的收获。 2010年6月20日。 这是我护照上最新的入境记录。因为工作上的一些安排,回国两周多,再回到老巴时,已经6月最后的三分之一。继任代表早我两周已经到达,这多少是让我有些愧疚和过意不去的地方。明年的安排一波三折吧,在回国的测试感觉很不错之后,略有起伏,不过最终还是一个肯定的意见,虽说8月9月的安排还无从知晓,但也许迎接的,仍然是奔跑的一年。工作交接很顺利。6月30日是0910财年的结束,拐过来的这个月又是常驻代表新的一个工作周期的开始,我虽承认我已在琢磨回国的路上要做些什么,但同样没忘这是我最后的冲刺。周五的时候,我从一个老巴军官那里得到了一个让我沾沾自喜很久的评价——sharp,也许他脑海里曾经也闪过诸如tough或者aggresive这样的词,而且这两个词我自认也通通可以用在我头上,但sharp还是让我感觉很好,我想我也配得上的。 ◎◎◎◎◎◎◎◎◎◎◎◎◎◎◎◎◎◎◎◎◎◎◎◎◎◎◎◎◎◎◎◎◎◎◎◎◎◎◎◎◎ 我从未忘记感恩,因为我是无比幸运的。工作的四年,常驻的两年,太多人给了我无私的帮助,给了我非同寻常的机遇和舞台。甚至在生活上,这两年的常驻经历也是幸运的。回望过去的路,我决没有任何最些微的可能走到今天,如果没有大家伸出的无私的援手。千言万语,感谢的话,都留到离开的时候再说吧。

Posted in 搪瓷茶缸 | Tagged , , , , , , , | Leave a comment

Why I Don't Read Chinese Literature. 为什么我不看中文文学了

The Qingming Festival is approaching. It is a day that not only marks the true beginning of spring, but also reminds me a lot, and a lot more since last year. I was escorting a delegation visiting China last March and I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新闻与政治 | Leave a comment

我们的梦想

周三早晨,呢喃发来msn,她要迈向她职业生涯的下一站了~   周四早晨,白白和Vivi发来qq,他们的ASUS Commercial发布了~ They are not among but simply the best friends of mine. 呢喃2007年回到北京,起初的步伐并不平稳,转折于各种尝试之间。那时的我,曾隐隐觉得这不是踏实前进的方式,而现实证明了我的错误,也警示我要放弃一切预设条件的perception。 事实是,她是那样坚定的用出色而稳重的步伐迈向自己的目标与理想。我虽不在她工作的领域,我们虽过去两年来都很少见面,但她身上灵动的魅力却总是能被感受到的——这个写得一手好字,可以行出漂亮文章,学理工,英语nice,一笑起来很安静的技术流小眼睛美女,是那样沉稳的的把握着自己在职场上的方向。   那天下午和白白说呢喃要去新公司了,白白也表达了同样的敬佩,我了解到那不是轻松的一级台阶,但呢喃证明了她的出色。 ########################## 白白和Vivi走在一起的时候,我在非洲,通过那烂得要死的拨号网络,白白给我发来一个介绍华硕笔记本的文章,里面有个姑娘为华硕笔记本拍得广告。白白是这样做的:发来一个链接,然后说“这是我老婆,回国给她带礼物”。那该死的拨号网络根本就没法打开远在10000公里外的国家的带图片的页面,于是我在笔记本显示出页面标题——“华硕笔记本”后,甩给他一句,有病啊…拿笔记本当老婆…当然,我也就真的没有给他“老婆”带礼物… Vivi是文艺女青年,笑起来虎牙露在外面,看起来的feel和白白格外搭配。没有在北京上大学的她,比起白白,应该付出了更多才得到在ASUS工作的机会。 白白有时会唠叨,Vivi则有时会有很low的qq签名,但他们在工作上的精彩则更容易被我感觉到。他们都是快乐,积极和开朗的人,在一起时总会被他俩的快乐所感染。 这个commercial是他们的心血的结晶吧,我觉得是这样的精彩,以至于第一遍就被感染。在我看来,这几乎是我看过的最好的,华人公司的commercial。   Ku6:   http://player.ku6.com/refer/urfvUks0qWPotG4T/v.swf   ########################## 小贝回家了。 After seven years. 周三晚上看了冠军联赛的直播,去年决赛输给巴萨之后第一次熬夜看直播。 贝克汉姆有那样多的机会作为客队返回曼联,皇马的慈善赛,联合国的慈善赛,但每一次他都因为最后的伤病而错过。其实我一直觉得,他不愿踏进老特拉福德的客队更衣室——知道3月10日,也许他意识到,这可能是他最后在曼联草坪上,在七万球迷面前奔跑的机会了。 我不是贝克汉姆的fans,甚至曾经觉得这位不会在边路突破过人的帅哥确实是曼联整体提升的一个约束。但这么多年以后,我想我是被他敬业的精神所折服了。 下半场看到换人牌举起,贝克汉姆站在场边,我竟觉得眼眶湿润,这样一个emotional的时刻,无论是他,球场内的七万名观众,还是如我这样做在电视前看曼联的球迷,都等了太久了吧。 昨天的直播,导播给了贝克汉姆最多的个人特写,入场,替补席,热身,登场,禁区弧顶惊艳的抽射,完场结束。我甚至曾希望他能在终场前射进一球,我想,即便攻破了曼联的球门,全场的观众也会给他无限的掌声吧。 欢迎回家,Becks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心情 | Tagged , , , , , , , , , | Leave a comment

My Kindle DX Show

看了看自己过去的几篇space,真的是太干燥了一点… 9月份休假之后回到老巴,不知不觉也已经又第六个月了,本来去年休假的时候还盘算着4月再休一次假的,不过现在看来今年回国靠谱了,那干脆熬着吧… 2月没人做饭,于是几个同事轮流“值班”,我轮上两次,第一次自我感觉很不错,第二次稍微菜了点…不过自己做饭有个好处就是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操作——我爸妈做饭从来不炝锅的…也很少用姜…于是我就在2月做了两天的不炝锅的饭…自我感觉很满意… 人空虚的时候就很有花钱的冲动…在连续几个月不花钱之后,2月我又冲动了…买了个Kindle DX… 在Amazon网站上买的Kindle DX,9.7寸屏幕,加一个笔记本式皮套,两本一共24美元的实体书,订单564.77美元,UPS快递邮费53.95美元,一共618.72美元,差不多人民币4200多一些,相比于taobao上的基本上都是4k的裸机价(而且国内的kindle基本上都是美版的,采用spirit通信芯片,不是真正的国际版,连网有问题吧…),我觉得我4k2包括皮套和两本书,实在是很划算了。整包寄到香港朋友那里,因为收货地址是香港、日本以及墨西哥的Kindle会将它的Experimental Web Browser激活,但是寄到其它国家的国际版则没有。 本来以为是可以陪团回国然后找个机会去hk取回来,但是黄了…于是让朋友用Hong Kong Post的EMS服务寄回北京(我觉得寄到老巴的话以现政府的风格可能会被征税…),居然两天就寄到…神速…27号送到家,然后被告知3月1日有团组来老巴,28号晚上让太太送到国内同事那里,于是…3月1日…我的Kindle DX就到手了!真是快啊…比我按原计划的亲自去取还要快,而且费用只有香港到北京的快递钱240. 阅读器和皮套的包装是一个风格,机器大一些,cover小一些轻一些。cover是通过一个卡子和一个榫子与阅读器连接起来的,设计的还是很合理的,感觉应该反复装卸也不会有问题。只是如amazon的产品页面上已经有用户评论了一样——这个cover只能从正面翻开,如果从反面的话就会将榫子弄折——实际上那天晚上给同事看的时候已经多次出现这种可能了…可以想象要是我没有留意提醒的话,说不定当天那个cover就废了…囧… (背面是拉丝的金属) (实际大小和杂志差不多) 显示的效果非常好,只是翻页稍微慢了一点,但是不影响使用体验,也许不久以后这种电子墨水翻页慢的问题会解决的吧…Experimental Web Browser有很多网站,wiki,google,bbc,cnn,甚至还有espn和lonely planet 对pdf是自动支持的,显示的图片也很细致——当然只不过是黑白的了。每次关机休眠之后都会显示一幅不同的图片,amazon的宣传页、作家、名画、科普图等等,感觉非常nice。 (每次休眠之后的图片都是不一样的) text to speech功能非常强大,以我的感觉来说,这机器念小说并不比真人念差多少,在单词和单词的连接之间的突兀感虽然能感觉到但是不影响听感。阅读也有男声和女声可选。 现在来说说不太满意的地方吧…重量是个问题,举着这东西躺在床上可真的和举着一本轻薄的Economist的感觉很不一样…还是很有分量的,基本上相当于300页的精装书的重量…虽然够薄,但是在配不上轻…所有的选择操作都需要通过五向方向杆来进行,我这辈子一直尽量避免购买有这种装置的设备——比如N73等等,就是因为我对这种五向杆的质量实在没有信心…至于号称没有glare问题的电子墨水屏幕,实际上还是会有些许影响的,不过在人眼透视的原理下(两只眼睛看到的是不一样的图像,反光对于两只眼睛来说也就在不一样的地方)感觉还好。但是确实要比任何LCD显示屏都要强无数倍——我坚信读书时的阅读感一定会好过iPad,尽管iPad是彩色的… (反光的问题还是有的,不过同样的问题也会出现在铜版纸上的) 最后是个杯具…我下定单之前特别关注了在老巴的网络问题——Kindle国际版是装配了AT&T的通信单元,可以全球免费接入移动网络的——只要所在地有可用的信号覆盖。我觉得当时我是看到老巴有覆盖的,当然我承认我并没有仔细看也不敢确认…结果开机之后发现没有信号,上网一查老巴全景空空如也——太杯具了…这意味着在我回国之前,所有购买的内容都还是需要借助电脑才可以载入kindle的…不过好在我肯定的确认中国还是颜色深深的被覆盖上了,且基本都是3G覆盖… 买Kindle DX完全是为了它背后强大的内容资源——主要还是报纸和期刊。我一直认为书除了用来看,看完之后还能装饰家居,显得家的主人是个文化人…所以我觉得我基本上是不太会用kindle来读书的。但是kindle可以很好的解决在国内看外国报纸杂志的问题——一份商业周刊只要一个月1.5美元,并且即便出差,也可以按时通过通信网络发送到你的kindle终端上。比起网站订阅一年上千的费用来说,实在是划算到不行。金融时报一月费用14.99美元,而FT在国内的订阅价是一年港币6500元!当然订阅电子版也不是很贵大约20多美元一个月,但kindle版是没有广告的,而且——as I mentioned before,它按时送到你床头,不论你在哪里,宾馆是否有internet connection。kindle的报纸期刊唯一的明显劣势是——在kindle上订阅之后在出版商那里是得不到检索的权利的,有些遗憾,比如在kindle上订阅了Foreign Affairs,一个月1.99美元,相当 于一期4美元不到,一年24美元不到,但是没有进入Foreign Affairs网站检索过往存档文章的权限,而这个权限如果在Foreign Affairs网站订阅杂志的话是自动获得的。同理适用于大部分严肃期刊杂志。不过我也不是研究人员,大概很少会用到检索功能吧… After all,我觉得这个kindle买的还是很满意的。Nice!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搪瓷茶缸 | Tagged , , , , | 11 Comments

回望动荡年代——A Truly Masterpiece of Alan Greenspan

Alan Greenspan, The Age of Turbulence, Adventures in A New World. 这是格林斯潘他老人家美联储卸任后的自传,封面上不同的颜色写了如上三段,我也不知道这书名字该怎么排列,干脆都放在这里好了。 一部531页的自传,这是我读过的最厚的一本原版作品,也一支我之前从来没有涉猎过的类别——其实我并不十分喜欢自传类的作品,这类作品长久以来在我脑海里都是以类似大卫贝克汉姆,女克林顿,或者其它云云的,以曝些不为人知的吸气故事或隐私为卖点,博得销量上的出色业绩以便带来丰富的个人收入,其中尤以那些由他人捉刀代书的自传为最——我其实还是很尊敬贝克汉姆的,不过实在还是提不起兴趣读他的自传。 书本是2007年年底就买了,那年10月底回国自香港转机时在海港城Page One书店有看到这本自传的繁体译本,考究的精装本,右翻竖版很有特点,但最后还是选择了在amazon上买英文版。无奈那时终究没有耐心将这么厚的一本书翻完,以至屡次草草过完Introduction就又摆回书架…2008年中开始常驻,翻了至今翻了十本有余的小说以及技术类作品,这本书仍然稳稳摆放在未读的那一组里面。转眼2010年春天,回国曙光乍现,我突然发现我把那些轻的、简装的都读完了,唯独留下这本最厚最重的实在说不过去,当时发现2月底也许可以回国一趟,于是立志一个月解决这本自传,争取回国的时候连带着过去半年的几本书一同带回去减轻撤退重量。这本书大概自1月15日开始开工,2月22日翻完,当然最终2月也没有回成国,after all,读完了一本事后看来非常值得的书,2月也还是有收获的。 格老这本自传一共25个chapters,他在书的Introduction里面提示他将书分为两个部分,The first half is his effort to retrace the arc of his learning curve, and the second half is a more objective effort to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图书 | 2 Comments

Suite Française

<Suite Française>, by Irène Némirovsky. 2009年读的两本关于WWII的小说,都是Vintage出版的,另外的一本是<The Reader>,一篇关于WWII的曾经是如何影响着战后的德国人的故事,这一本则描绘了进行中的WWII. 小说其实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编辑在两个Chapter之后收录了Irène自己的日记,以及她本人、亲属同出版业同行的信件往来,时间跨度由开战前一直持续到战后,当然,那是她本人以及她先生都已在奥斯维辛中被杀害。 第一个Chapter Storm in June是我今年读过的最精彩的文字,四组人物先后登场,the Péricands,Gabriel Corte,Charles Langelet,Maurice and Jeanne Michaud,每组人物在专属的章节中轮流出现,在时间轴上其实并不严格,但是方向清晰,类似于现时影视的闪回手法。也许我涉猎有限,不过的确感觉在六十年前,Irène这样的描绘手法和对时间轴的把握真的是很独特,新颖与超前。 每组人物在逃离即将被德军入侵的巴黎时的内心世界在这个chapter中被描绘的淋漓尽致。伪善的,理想的,功利的,善良的,世间百态尽显无遗。每个章节的情景都撼动着人心。小说封面站在人群中相互依偎的,就是Maurice and Jeanne Michaud. 在Storm in June的结尾,Irène已经不打算为所有角色留下位置,一些人已经面临宿命,另一些人物,如Sabarie family,下一chapter Dolce的重要角色,则被引见进来。 Dolce则不在如上一六月风暴这一chapter一般辗转,而集中围绕Lucile Angellier和Bruno von Falk,德占区的法国姑娘和一位德国军官,两个人物展开。 这段描写必然是不寻常的,尤其以我,也许是典型的受中国传统教育观点影响,的立场出发来看。尽管Irène在文章伊始就不断的进行暗示和铺垫,但是直到真正以文字揭示出二者的关系后,我才能真正相信她是要以如此的方向继续描绘人物。 Dolce这样的内容实在是给予了我很大的震撼,在此之前,我从未想过占领区的民众与占领军的关系会有怎样的alternative,更不必像这样的描述会出自一位占领区作家。但朴实的描述又是那样的生动和真实,毫无任何的扭捏与矫揉造作。 After all, Suite Française确实是一部刻画人物的精彩作品,人性的每一面都借由人物展露于读者面前,真实的甚至令人心酸和失落。除此以外,这部小说终归是以战争为大背景的作品,如果说所有文字都叙述了一个事实的话,那就是,War is Hell.. ============================== 编辑在小说的最后收录了Irène Némirovsky一些日记以及她对于小说的一些构想,此外还有Irène以及她丈夫同出版商之间的一些书信往来,这些书信大部分都是有关Irène在因为其犹太身份被捕后为营救她而做的努力的。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图书 | Leave a comment

The Passing Year 2009

这个月立志要把<Suite Française>的Storm in June读完,今天算是达成了。想想书评还是等下半部分Dolce完了之后再写吧,不过上半部分已经很不错了,以后再细细说吧~     2009年马上就要翻过去了,这是我常驻的一整个年头,算上31号,我在这个国家一共度过了319个夜晚。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我明年可以不要在这里待够同样多的天数,毛主席保佑。 这一年飞了19段,自2008年6月10日开始就再没迈进过Air China的门,他家今年初在我08年基本没飞CA的情况下给我renew了银卡,不知道明年CA还会不会在我09年完全没有飞他家的情况下给我这待遇… 起飞 中停 到达 航班号 注册号 机型 承运人 ISB PEK PK852 AP-BDZ A310-300 Pakistan International Airlines  PEK ISB PK853 AP-BGS A310-300 Pakistan International Airlines  OPRS OPRN 96-091 Y-12 II Pakistan Air Force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搪瓷茶缸 | 4 Comments

图腾

一直以来,有两个愿望,在身体的背面拥有一个纹身,或者两个,不是很大的图案,还有一个愿望是,能够打一个耳钉。 第二个愿望大概很难实现了吧,如果还在目前公司工作下去的话,企业的文化大概不会允许我戴着一粒耳钉去上班,上司见到估计会背过气去…但是第一个愿望,大概是可以的,毕竟现在也不太有机会把整个后背展现给别人来看。 这个想法最近又被无以复加的激发出来,是源自一个新闻业的朋友Belle的日志,和日志下与写日志的Belle还有另外一个挚友的相互留言。 挚友写得一手非常漂亮的字,和一手漂亮的文章。字的漂亮当然标准简单,大体就是优雅以及赏心悦目了,可写得一手好文章,该是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挚友问我那Belle的文章是否也是我fancy的type,呀~这是好问题。爱上一个人的文章,如同她所有的文字都被加上一只“优秀”的标签,无论讲了些什么,都有阅读的冲动,Belle的文字无疑是这样的,她似乎总在讲故事,将生活的点滴幽幽的串联起来,讲她的所见所闻,讲她经历的故事。技术性的文章我喜欢文版的,无论工科文科,学者若能将晦涩深奥的道理用平白的文字展现给普通大众,那便是魅力所在,文版的博客就是这样的风格,我喜欢的类型,那种在夹杂着调侃讲道理的类型。 但挚友的文字,给我的感觉则不仅局限于此。琐碎的生活片段在她的字里行间被穿插成流畅的叙述,如同她自己所说,尽管她似乎总在罗列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但如她喜欢被人称呼的昵称一样,精致舒缓却又不失细腻的絮絮叨叨的如同低声耳语的文字,和间或的无比深刻的惊艳的句子,是她最精美的标签。 回到纹身上来,挚友提到这纹身其实是我会想,她会想,Belle也会想,还有更多我们熟识或不熟识的人也在梦想着一个纹身,但是若只停留在口头,那也许并不算真正的渴望吧。 有些人怕疼,有些人在意他人的看法,有些人对于图案举棋不定。是啊,要将一个图案铭刻在我们的身体上,与我们走完一生,让所有看到图案的人从中读出我们的内心,随着我们的成熟、衰老,那图案还是在那里,随着皮肤会松弛,图案也许也将失去本身的面目,但即便如此,在身体上绘出的心底的表达,还会在那里,而这一切,的确是需要很大的决心和勇气。 挚友一语道破,我们只是都还没找到愿意铭刻一生的图腾。 真的是这样啊,纹身之于你我,已然是一具图腾,通过肉体伤痛的考验,无惧人生道路的起伏,漠视时光流逝的痕迹,远远超过图案带来的一时视觉冲击。 (我发现我对文字的流向把握越来越差了…比如我写完上面一段之后就不知道下面该怎么写了…) 似水流年的生活,有时候平静的令人感觉压抑。我其实曾经仔细想好过两个图案,但现在其中一个已经不再追求了。经过那么久的时间,暮然回首,才发现曾经的信念并不都会被坚持下来。这是个浮躁的年代,人人在前行的道路上不停的摸索和修正着自己的目标,却也造就了盲从和迷失。这样来说,一个纹身,与其时刻提示着目标与理想,倒不如印刻下人生最美好的片段、感动和感悟。 所以也许我还是幸运的,还有那么一个图案,我愿意背负着,提醒着我的平坦的人生,收到的眷顾,获得的关怀,以及仰赖的支持。 又到年终岁末时,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被教育到这是一个总结和回顾的关头,也是规划和展望的时刻,就留待下次吧。

Posted in 心情 | 10 Comments